首页 科普视频 正文

上皮细胞高是肾炎吗 一文读懂尿常规,五分钟阅读

一文读懂尿常规,五分钟阅读

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尿常规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性检验。一般尿常规检验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尿 pH 值、尿中白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葡萄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血红素等内容。

颜色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也会随着饮水量、活动、饮食的改变可略有改变。

常见的异常尿色有以下几种:

深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肾小球肾炎等等。当然,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因此发现血尿时一定要首先排除这些「破坏分子」的影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逐一排除,寻找病因。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除放置过久和女性的尿可稍混浊外,尿液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pH 值

正常范围是 4.6-8.0 。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偏低见于糖尿病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

偏高多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

比重

正常范围 1.005-1.030。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比重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白细胞

正常尿液镜检白细胞不会超过 5 个,如有大量出现则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尿白细胞的因素较多: 结晶、小圆上皮细胞、酵母菌、滴虫等成分会导致白细胞增高,造成假阳性;而黄疸尿、尿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白细胞降低,造成假阴性。因此不能单纯从尿白细胞阳性判断尿路感染,需结合下述亚硝酸盐结果进行判断。

亚硝酸盐

正常情况下尿亚硝酸盐为阴性。

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约占三分之二),以及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尿亚硝酸盐特异性可达 80%,其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亚硝酸盐为阳性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泌尿系感染。若尿路感染细菌(如阳性菌)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较短,或尿中缺乏硝酸盐,也会产生阴性结果,需注意。

红细胞

正常尿液会偶尔出现红细胞,但不会超过 3 个。如果较多出现红细胞,则有可能是肾脏、尿路出血所排出的红细胞,也要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的情况,这是尿中红细胞受尿中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破裂所致。

所以,并不能单纯从血尿或尿中红细胞判断出是何处发生病变,如果患者出现血尿,再做一个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尿蛋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综合分析、判断。

尿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有少量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一些其它小分子量蛋白。

正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为阴性,24 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 150 mg,其中白蛋白不超过 30 mg。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要想诊断为病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因素:

功能性蛋白尿:机体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低温刺激,多见于青少年。

体位性蛋白尿:卧位时阴性、站立过久为阳性,多见于青少年。

偶然性蛋白尿: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泌物,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而当患者注射过大量青霉素时,则正相反,可导致尿蛋白的假阴性。尿蛋白检验也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征,如判定患者尿蛋白阳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做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尿酮体

正常人尿酮体定性试验为阴性。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

尿酮体阳性,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可能由严重腹泻、呕吐、饥饿、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导致。

尿胆红素等

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主要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其结果需综合在一起用于指导临床。

管型尿

正常尿液中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为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化验小便了,手上拿着报告单却不知道怎么看?肾内科医生来帮你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平时的工作就是为患者解决“肾脏”的相关问题,而尿常规就是我诊治疾病的一大利器,大家别看一个小小的尿常规才十八块钱,在临床上它能反应出很多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有了肾功能+尿常规+肾脏B超这个肾内科的金三角,患者的疾病情况基本就能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今天我就针对“尿常规”这个基础项目,来给大家讲熟、讲透!!!

留取尿液标本的一、二、三点要牢记

●我为什么要把这点放在最前面和大家讲,因为我发现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人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说先尿常规做一个,接下去医生没有多讲、护士没有多交待、患者也没有多问,就会有的住院患者今天留好了明天再给护士,这样的标本其实就不新鲜了,而有的则是标本被污染了,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尿常规报告中有误差的可能,话不多说,以下三点要谨记

●用清洁的容器留取尿液(一般都会发一个一次性的小杯子),注意”清洁“二字,很重要,因为有的患者在留取标本的时候容器掉马桶里或者别的地方,如果再捡起来用,其实已经污染了,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新换一个,留好后马上放到专门放置尿标本的地方或者送到检验科。

●留取尿液时里面不要混入其它物质,例如女性要避开月经期 ,留取时适当的清洁隐私部位,以防止有白带混入,造成标本的误差。

●最能反映你健康的尿液其实就是浓缩尿,通俗点就是晨起的第一次小便,又称晨尿(如果把小便分为三部分,前段尿、中段尿、后段尿,那么需要留取中段尿最为标准、客观),如果是其它时间可能会由于饮水等因素造成一些“病理成分”稀释后阳性率将会降低。

标准、正规的尿常规报告单中有哪些项目?

1. 颜色:微黄色 2. 透明度:澄清 3. 蛋白质:阴性 4. 隐血或红细胞:阴性

5 .白细胞:阴性 6 .亚硝酸盐: 阴性 7 .比重:1.003-1.005 8. 酸碱度:4.5-8.0

9. 尿糖:阴性 10 .酮体:阴性 11 .胆红素:阴性 12. 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

13 .红细胞计数:0-10/ul 14. 红细胞:0-5.76/HP 15. 白细胞计数:0-10/ul

16. 白细胞:0-3.78/HP 17. 上皮细胞计数:3.7/ul 18 . 上皮细胞:0.7/HP

19. 管型计数:0-2/ul 20. 管型:0-5.78/LP 21. 红细胞形态:正常

22. 红细胞:0-3/HP 23. 白细胞:0-5/HP。

小提示: 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可能不同地方的数据、项目稍有变动,但是每个医院的尿常规化验单都有其对应的参考区间、参考值。如果再进一步来细分,尿常规的各项指标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观、干化学分析、有形成分分析三个方面,一般而言,化验室在接到你的尿液标本后大概半小时左右即可出结果。

尿常规各个指标的详细解读

外观

颜色 正常新鲜的尿液一般是淡黄色,透明的 ,而且没有沉淀、浑浊等现象,但是颜色有时候会受到当天的进水情况、排尿情况或者特殊的食物、药物影响,注意了,如果是在病理情况下,以下几种尿液颜色需要引起注意:

红色 --有可能是肾脏原因引起的血尿;

白色 --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等;

棕色 --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蓝绿色 --霍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紫色 --多见于紫色尿袋综合征 ;

黑色 --临床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恶性疟疾、急性溶血等会有这种情况;

尿比重 这个项目在其实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它可以反应我们“肾脏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一般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如果比重降低 ,则可见于尿崩症、肾小管疾病、急性肾损伤的多尿期等疾病,如果只是单纯的比重低 ,而下下降的也不多,那也不要太过担心,可能是大量饮水、大量排尿所导致的,如果比重是变高的 ,可能就是高热出汗,或者脱水、糖尿病等所导致。

干化学分析

酸碱度(PH值) :我们正常的健康的新鲜尿液这个范围一般在4.5-8之间,注意了,它容易受到饮食、药物的影响,就像食用蔬菜、饮水过多时,尿液就会呈中性或者弱碱性;如果食用肉类、蛋白较多时尿液就容易呈酸性。当然了,如果考虑是病理性因素所致,PH出现降低,临床上一般多见于酸中毒、痛风等疾病,如果出现升高,则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醛固酮增多等疾病。

亚硝酸盐 :这个项目主要目前主要是用于尿路感染的辅助参考,注意了,如果只是单纯的亚硝酸盐实验阳性,也不要太过担心,很大可能就是尿液标本被污染了或者放置的时间太长导致的,针对这一点,所以在文章开篇我就重点强调了留好小便后一定要及时送检。

葡萄糖 :尿液里面的葡萄糖含量其实取决于我们血糖的水平、肾小球滤过葡萄糖的速度、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尿流量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含葡萄糖或者仅仅是微量的葡萄糖,如果我们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数值超过8.88mmol/l,尿液里面的葡萄糖就可以呈现阳性。

隐血 :目前尿液分析仪采用的干化学试纸法来测隐血,只要尿液里面存在使试纸变色的物质,那么就会出现阳性,所以,隐血阳性不要过分担心,需要同时配合显微镜检查确认为血尿时才临床意义,这是不少人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尿蛋白 :这也是尿常规里面众多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一般而言,如果尿蛋白增多,我首先要怀疑你是不是肾脏的问题,但同时是不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不容忽略,像剧烈运动后、发热、紧张、体位等也可以出现蛋白尿阳性,如果在排除这些因素后还是阳性,就必须要找出为什么会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我知道这一点大家非常的关心,头条上经常也有网友问到这方面的问题,为了让大家了解的更详细,等下我会单独拿出来为大家作分析。

胆红素、尿胆原 :尿胆红素主要还是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如果尿胆红素阳性,比较常见因素就是肝脏实质问题或者阻塞性黄疸疾病;尿胆原增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衰、便秘等疾病,如果减少可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疸等有一定的关联,注意了,如果是考虑肝脏方面的原因,胆红素、尿胆原异常只是一个信号,接下来需结合肝功能、肝脏彩超、腹部CT综合分析。

尿酮体 :像妊娠期女性剧烈呕吐后,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等都可以出现阳性,注意了,很多人都知道尿酮体和糖尿病有关,但千万不可妄下结论,如果要鉴别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酮体阳性,需要同时结合血糖水平、尿糖情况来一起观察、分析才是正解。

有形成分分析

上皮细胞及管型 :这一项临床上多见于肾实质出现损害或者出现了泌尿系统炎症,如尿路感染等。

红细胞管型 :可能肾脏原因引起出血,常见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坏死等。

白细胞管型 :一般可提示肾脏或者泌尿系统存在细菌感染,如肾盂肾炎、肾脓肿等,当然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也可会有白细胞升高,但是基本不会出现白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正常人的尿液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如果阳性说明可能肾脏受累,单独看意义不大,需结合其他化验指标一起综合分析。

蜡样管型 :这个项目阳性临床上还是比较偏向于肾小管出现问题,多种肾脏疾病均可能引起。

尿酵母菌、黏液丝 :一般是正常人是不会有的,如果提示阳性可能有泌尿系的真菌感染,黏液丝如果大量存在的话可能是尿的标本污染了或者有尿路感染,话又说回来,针对这个项目,我觉得多化验几次对比更具有说服力,如果只是偶尔的,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不必太过担心。

白细胞 :一般正常情况下在5个以内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不要过分担心,注意了,如果个数很多,很有可能就是和泌尿系感染有关系,也有可能是无症状性菌尿,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尿培养进一步明确。

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是小于2个的,如果变多,与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结石等都有关系,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检查一起评估,这里我要提示一点,女性如果在月经期,那留取的尿液中很有可能出现红细胞,这是正常现象,需注意区别。

重点项目的进一步分析、讲解

蛋白尿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项目,我可以这么说,蛋白尿是肾脏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了,很多人来到肾内科就诊,就是因为蛋白出现“加号”,如果是考虑它是病理性蛋白尿(通俗点理解就是疾病导致的),说到底,无非是以3种情况: 肾小球滤过膜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导致它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滤过增加,其二, 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了障碍,其三, 血浆里面蛋白质的成分异常增多,已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根据蛋白尿的“产生机制”的不一样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型蛋白尿、组织型蛋白尿、功能型蛋白尿。功能型蛋白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由于体位、高温作业后、运动等因素引起的,这里我不在赘述,如下:

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种类型说明病变位置在“肾小球”,反映的是它的滤过屏障出现了问题,很多的肾小球疾病会引起,它有一个特点,蛋白的性质是以白蛋白等中大分子为主。

肾小管型蛋白尿 :说明病变位置很大可能就是肾小管,反映它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了,使正常从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到达肾小管的时候没有被重吸收回去,从而随尿液一起排出去了,这种情况如果进一步做“尿蛋白定量”不会超过2g/天。

溢出性蛋白尿 :我们的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极限了,注意了,最多见的就是“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轻链尿、横纹肌溶解症的肌红蛋白尿、溶血时发生的血红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比较多见就是肾盂肾炎、尿路肿瘤,它向尿液分泌蛋白质而产生的蛋白尿,一般量是非常少的,一般小于0.5g/天,最多最多不会超过1g/天。

血尿

●讲之前需排除由生理性、药物、食物因素,如果尿里面的红细胞增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发现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视野,根据可不可以被肉眼看见又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要说引起血尿的病因,我还是这么说,无非就是两大类 ,一,由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源性血尿;二,别的疾病引起的“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例如尿道出血、抗凝药物过量引起的出血、肿瘤引起的出血等等。

●换一个思路,如果你发现你是明显的肉眼血尿,而且是整个排小便过程中都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一定是全程血尿,这里我要和大家讲一个非常典型的疾病,即IgA肾病,这个疾病就是在肾小球的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系膜增生,所以很多这类患者来就诊主诉便是“全程血尿”,因为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可能表现就是初始血尿(病变在尿道)或终末血尿(病变在膀胱)或者其它类型的全程血尿(病变位置在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的位置),怎么区别到底是哪一种,患者自己肉眼就可以看到或者做一个“尿三杯试验”即可。

●注意了,如果血尿是不凝固的,我又要考虑是肾小球源性血尿了 ,因为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一般都会有血丝、血凝块出现;如果有血尿,但是解小便的时候不会痛,这很大可能又是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因为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大多数会表现的解小便的时候痛,如结石、占位、感染等。

●最后看看红细胞的形态:大家可不要小瞧它,它又是我们临床上诊断肾脏疾病的一大利器 ,注意了,普通的尿常规最多只能初步的看一下,精准的看红细胞形态还是需要依靠“相差显微镜”(这个设备昂贵,平时用的也不多,一般基层医院都没有,至少要到地区级医院才能做这个项目)来观察,干货来了,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大多数是“变形的红细胞”,而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大多是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这个项目用于鉴别“血尿的来源”特异性还是非常高的,值得推荐,而肾小球源性的血尿会有哪些疾病呢,其实是非常多的,比如:IgA 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白细胞尿

●这一点其实没那么抽象,比较好理解,这里我要讲的就是和它关联最大的疾病,即“尿路感染”,如果人体发生了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常规里面白细胞、细菌就会升高,注意,是升高很多,可不是一点点,感染感染,就会出现感染性发热,还有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寒战等症状,此时需要进一步做尿培养、尿菌落计数。

●经验来看,尿路感染大部分还是以“大肠埃希菌”多见 ,然后针对性的使用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只要用药对了,细菌、白细胞等就会快速下降,治愈后就会恢复正常,所以,尿路感染治疗起来其实不难, 但我发现很多患者都没什么耐心,因为静脉使用抗生素是有疗程的,如果用到3天症状缓解后很多患者就想着出院了,你看,我尿频尿急尿痛也好了,也不发热了,完全正常了,你还要给我挂盐水,你是不是..........,我想告诉大家,尿路感染一定要按疗程用药,否则没治愈出院的话是很容易反复发作的,去医院看病,遵医嘱肯定是对自己好。

综合总结

●长篇大论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第一感觉就是嗯,讲的非常详细,值得收藏,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尿常规里面这么多项目,很多时候是需要结合其它项目,血化验的情况等综合进行分析,有时候单个的指标可能意义并不大,我这个文章对于尿常规正常、异常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目的就是让大家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注意了,医学是复杂的,疾病也是千变万化的,千万不要看了我这个文章,以后化验了尿常规就依葫芦画瓢,浮想联翩,有任何不适,还是需要及时在正规医院找医生进行诊治,本文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由于临床经验有限,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及时指出,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人人关注肾健康##健康科普排位赛##南方健康超能团#@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南方健康@头条健康@头条辟谣

参考文献:

1.梅长林.余学清.主编,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P3-P4.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临床概览.P6-P10.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陈香美.主编,临床肾脏疾病经典问答800问,P11-P17.人民卫生出版社.

4.梅长林,余学清,主编《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P73-P74

相关问答

上皮细胞高是什么 原因_千问健康

同事最近去医院做了泌尿检查,请问上皮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尿常规里 上皮细胞高 怎么回事_千问健康

我最近去体检医生说我的尿常规里上皮细胞高,请问尿常规里上皮细胞高怎么回事?

尿常规 上皮细胞 偏高_千问健康

尿液中检查到的上皮细胞过多,说明泌尿道管壁的上皮细胞有脱落,且程度严重.尿液是在肾形成,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尿液中的上皮细胞均可能是在...

尿沉渣白细胞和 上皮细胞 偏高_千问健康

近期双腿浮肿较严重。查尿沉渣,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偏高;生化十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请问是什么情况?如何治疗?发病时间及原:一月余

尿沉渣白细胞和 上皮细胞 偏高 _千问健康

尿沉渣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偏高,近期双腿浮肿较严重。查尿沉渣,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偏高;生化十项高密度脂蛋白

尿沉渣白细胞偏高和 上皮细胞 _千问健康

尿沉渣上皮细胞12.6偏高和尿沉渣白细胞113.30偏高是什么情况、问题大不大?

尿检有管型细胞和 上皮细胞 ?我是一名肾病患者,近期化...

[回答]您的情况说明肾脏的肾小管已经受损伤了,你之前患的是哪一种肾病呢?如果是近期才添加的这个情况不是好现象。但准确的判断还需要了解下您的详细病情。

尿检鳞状 上皮细胞 指数 高是 怎么回事_千问健康

鳞状上皮细胞是尿道粘膜表皮的细胞,没有太大的关系.尿液呈白色豆腐渣状可能是肾炎的表现,。。建议你到医院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排除是疾病引起的...

上皮细胞 计数增加为65_千问健康

尿常规的检查,尿液里面没有尿蛋白和潜血,没有白细胞和红细胞,排除了肾炎和尿路感染。指导意见有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道粘膜细胞脱落导致的。脾脏...

尿常规 上皮细胞 离心是什么意思_千问健康

孩子尿道炎已经喝药7天,喝的世福素.今天验尿尿胆原+3.4,PH值6.0,比重1.010,红细胞离心镜检01,白细胞离心镜检02,上皮细胞离心镜检24其它都正常,上面这些都正常吗...